新华网北京1月29日电(记者张雪花) 不少人说,云计算产业的发展给城市插上了智慧的翅膀。2010年9月北京市经信委发布《北京“祥云工程”行动计划(2010-2015年)》,提出了北京市云计算产业发展的总体目标,如今两年多过去了,“北京云”发展得怎么样,给“智慧城市”建设及百姓生活带来哪些变化?本网记者就此专访了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姜贵平,副总工程师、软件与信息服务处处长姜广智。
谈到北京“祥云工程”的进展,姜贵平说,从2010年到2012年北京云计算产业三年迈了三大步,2010年是布局年,重点开展云基地建设;2011年是应用年,年底推出了祥云十大示范应用平台;2012年是创新年,在云计算产业链上推出了近100款新产品。目前北京云计算产业已形成南部亦庄北部中关村两大聚集区,参与云计算产业的企业已达150多家,很多应用已经落地,百姓可以实实在在感受到云计算带来的变化。2013年将是北京云产业的深耕年。
北京把云计算作为战略新兴产业的一个重要支撑,给予大力扶持。姜贵平说,这几年北京特别注重一些小企业的扶持发展,推动了50多个项目,投资了5个多亿,仅政府引导资金就有6亿多。据姜广智介绍,祥云工程实施以来,社会上的各类风险投资对北京云企业的投资已达86亿元左右。
谈到云应用,姜贵平说,云计算的发展和城市的智慧运行是相辅相成的,在政务应用上,北京率先建成了移动政务,只要有一部手机有网络,不管在当地还是出差都可以办公,此外还建立北京政府信息数据网,聚集了166类政务数据12万条,供相关方面挖掘利用。此外,北京政务云、交通云、安全云、教育云,社区云等模块的发展,也使得城市的运行、百姓的生活变得更加智慧。
“北京作为拥有2000多万人的大城市,有很多错综复杂的问题,这需要一些高端技术和大数据的挖掘,如果在北京用云计算解决这样的问题,它的示范引领作用是非常好的。”谈到北京云计算发展的特点,姜贵平如是说。
2012年3月北京市政府发布《智慧北京行动纲要》,提出到2015年,北京要实现从“数字北京”向“智慧北京”全面跃升。
针对公众关注的云数据中心的建设规模问题,姜广智作了回应,他认为,北京是国家数据中心比较密集的区域,其作为政治中心、经济中心、文化中心,本身就需要大量的数据中心。姜广智同时强调建设数据中心需要根据云计算发展的实际需要,也需要企业对市场的准确判断,反对片面追求数据中心的规模和数量。
《北京“祥云工程”行动计划》提出,2010到2015年通过“千人计划”及“海聚工程”引进30名云计算领军人才。对此,姜广智说,北京近两年通过国家“千人计划”和北京“海聚工程”已引进了22名领军人才,对突破一些发展瓶颈问题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依然缺少对新的商业模式和最前沿的技术有研究的高端人才。
http://news.hexun.com/2013-01-29/150722949.html
附:
北京“祥云工程”行动计划
(2010—2015年)
一、前言
云计算是基于互联网、通过虚拟化方式共享资源的计算模式,使计算、存储、网络、软件等资源,按照用户的动态需要,以服务的方式提供。云计算是继个人电脑、互联网之后,信息技术的重大革新,为我市打造世界城市、落实《科技北京行动计划》、加快建设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促进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的新发展,提供了重大的发展机遇。
为了加快推进北京云计算相关产业的发展,力争在新一轮信息技术的国际竞争中抢占先机,占领高端,形成新优势,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信息化委和中关村科技园区管委会,组织北京云计算领域的骨干企业,制定本行动计划。
二、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培育新业态、发展新商业模式、构造新产业链为核心,形成应用带动,创新驱动、面向全球的发展模式,建立政府引导、企业主体、产学研联合的发展机制,积极参与国际间竞争合作,有效整合高端人才、风险投资、产业基地、创新性企业等产业发展要素,推动我市云计算产业早起步、快发展、上规模,成为北京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突破口。
(二)实施原则
服务引领。面向建设世界城市的信息化要求,以全面提升城市信息化基础设施能力为契机,在政务信息化、社会信息化和经济信息化领域,加快建设一批云应用示范工程,培育云服务市场,引导下游产业发展。
产业链联动。围绕芯片、硬件、网络、运营商、终端及各种云应用,构造完整的云计算产业链条,带动我市信息技术产业的整体提升。
国际同步。积极利用好国际开源社区资源,充分发挥海外华人云计算人才和企业家作用,加大引入和并购国外云计算企业力度,以国际化水准,高起点规划和实施祥云工程。
走自主道路。以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为动力,掌握关键核心技术,鼓励发展新型业态,支持研制自主的标准和规范,支持探索符合中国客户要求和习惯的服务模式和业务模式。
(三)总体目标
形成技术、产品和服务一体化发展的产业格局,发展一批高效能、高安全、低成本的云服务,聚集一批世界领先、全国领军的云计算企业,形成一批创新性的新技术、新产品、新标准。到2015年云计算的三类典型服务(IaaS、PaaS、SaaS)形成500亿元产业规模,带动产业链形成2000亿元产值,云应用水平居世界各主要城市前列,成为世界级的云计算产业基地。
三、主要任务
(一)重点发展领域
1.云计算适用芯片和软件平台
加快低功耗芯片、新型嵌入式软件系统、云计算软件平台的开发和产业化,为云计算的发展提供产业基础支撑,形成十余家掌握云计算的核心技术的骨干企业群体。
2.云服务产品
以云计算的基础设施服务(IaaS)、平台服务(PaaS)、软件服务(SaaS)等3个服务线为核心,整合我市信息服务业资源,促进现有的电信运营商、软件提供商、信息服务提供商、内容提供商等的转型。形成十余家规模级IaaS企业,发展百家有独特技术价值、良好商业模式的PaaS和SaaS企业。
3.云计算解决方案
充分利用本市系统集成企业在传统软件领域行业解决方案优势,根据云计算技术、产品和服务特点,研发适合各行业的云计算解决方案,继续保持北京在云计算服务时代企业后台软件系统主力供应商的地位。
4.云计算网络产品
以新架构服务器、新一代网络存储系统、下一代网络设备、新型计算单元为重点,积极扩大同国际企业的合作,特别利用好华人企业家的资源,构建我市云计算网络产品体系,创建十余个新的优势品牌。
5.云计算终端产品
积极发展下一代移动通信终端、移动互联网智能设备、平板电脑、电子书、感知终端等多种云计算终端产品,支持形成以新型终端为龙头的、集硬件、软件、服务、内容与一体的云计算产业生态圈,培育百亿元级别的产业链。
(二)重点发展技术方向
1.集中力量攻关云计算核心技术。配合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实施,在虚拟化技术、高性能存储技术、新一代搜索引擎、云计算安全技术、网络操作系统、云计算服务测试验证技术上争取有所突破。
2.积极发展云计算同其他新兴技术的融合。支持把云计算技术同物联网应用、下一代互联网应用、三网融合应用相结合,配合新兴技术的发展规划,发展支持智能电网、节能减排、移动互联、位置与导航服务、电子商务服务、大规模视频采集和播发等新兴业务所需要的云计算能力和软件云处理能力。
3.大力发展绿色IT技术。采用新一代低功耗技术,加大与服务器、存储设备及交换机等高耗能设备相关的绿色技术开发和运用;充分利用云计算的集中计算机制,大幅降低信息化应用和软件信息服务业的能耗,达到在云—-端两方面的节能减排目的。
(三)重点工程
1.云应用重大示范工程
以“祥云工程”的实施为抓手和推进平台,在电子政务、重点行业应用、互联网服务、电子商务等主要应用方向上实施一批不同层次和功能的云计算重大工程。推动电子政务全面向云时代转型,统一规划和抓紧建设“政务云”,带动全市云应用的起步。支持社会机构和企业,利用云计算创新的服务模式,建设和运营面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公有云,包括行业云和区域云,迅速形成面向市场的社会化应用。
2.云计算产业基地建设工程
在中关村核心区规划建设北京云计算产业基地,加强政府战略引导,聚集一批云计算科研机构和产业链各环节的核心企业;依托产业基地,建设云计算公共测试和验证平台,云计算产品和服务演示体验中心等重大公共服务平台,引导基地建设成为云服务产品创新中心、技术交流中心、应用示范中心和服务运营中心,成为全球有影响力的云计算产业基地。
3.云服务标准规范创制工程
积极参与国际云计算标准工作,组织参与“祥云工程”的骨干企业研究利用好国际上已有的成熟标准和规范,开放性地做好云计算标准体系的构建工作。积极开展自主标准和规范的创制工作。力争在云安全、服务能力与质量、开放接口、体系架构评估认证等环节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标准。
4.面向云计算的技术改造工程
充分利用存量资源,支持传统的IT企业围绕云计算技术开展新产品开发、新服务体系构建、新技术架构升级等技术改造工作。引导软件和信息系统集成企业通过技术改造,大力发展云平台的咨询设计能力、集成建设能力和云服务能力;运营商、互联网信息服务和内容服务企业,要通过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加快向云服务方向转型。
四、保障措施
(一)成立“祥云工程”联合工作组,加强统筹协调。
市经济信息化委、市发展改革委、中关村管委会联合牵头,组织云计算产业链中的代表性企业成立联合工作组,制定北京云计算产业发展路线图,在政策制定、标准研究、产业联合、科研攻关等方面加强统筹推进力度。
组建“祥云工程”专家委员会,为祥云工程的实施提供决策支持。
举办北京云计算产业发展国际高层论坛,打造政府与国内外企业家互动的高端平台,成为引进国外智力和项目的重要渠道。
(二)建立“祥云工程”重点项目库,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对“祥云工程”的重点项目实行政府全程跟踪服务,定期进行调度协调,择优给予重点支持。将支持祥云工程的资金列入政府统筹重大科技资金和产业资金的支持范围,采取资本金注入、贷款贴息、投资补助等方式,支持云计算的技术改造项目、成果产业化项目、产业基地建设项目等。积极争取祥云工程的重点项目得到国家各种专项资金的支持。充分发挥政府投入对社会投资的引导带动作用,引导风险投资支持北京云计算相关产业。
(三)完善政策体系,创造良好云计算产业发展环境。
将云计算作为我市新时期电子政务的重要模式加以推广,在市区县各级政府部门积极开展云计算应用。
将云服务模式纳入政府采购。在政府部门和公用事业的信息化应用中采购云服务,以政府采购引导云计算的发展。
政府支持建设一批服务中小企业两化融合、产业结构调整的云平台。对于提供北京工业企业、中小企业和高新技术急需的云计算应用服务,如小型企业的信息化平台、工程计算平台、信息情报平台、音视频开发制作平台等,可以根据北京企业使用云服务数量和品质,给以相应的支持。
(四)对接国家资源,积极争取相关项目在北京率先试点应用。
积极争取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信部等国家部委的支持,组织协调本市企业承接云计算相关的国家重大科技攻关和产业化工程,推动国家重大专项在北京落地,对承接国家项目的企事业单位优先给予地方政府的配套支持。整合资源,创造条件争取国家重大工程在北京率先应用试点。
(五)加强高端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
协助企业引进云计算领域国际优秀人才,充分利用好中央“千人计划”和本市“海聚工程”的平台,引进一批掌握前沿技术的创新创业人才,2010年到2015年通过“千人计划”和“海聚工程”引进30名云计算领军人才。
加强对国内云计算人才的引进和奖励政策,将云计算领域纳入人才引进目录,并将重点云计算企业纳入高级人才奖励范围。
(六)发挥中介组织作用,鼓励发展机制创新。
支持云计算企业发起组建云计算产业联盟等中介组织。鼓励中介组织制定行业公约规范,加强行业自律。引导产业链内部各种形式的资源整合和横向联合,创新产业发展机制,形成集团化、组织化的推进模式,培育产业高端创新集群。
五、结语
云计算是新一代信息技术变革的核心,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引擎。云计算的发展将改变CPU、存储、服务器、终端、操作系统及应用软件的整条信息产业链,并深远地影响从生产到生活的信息化应用。“祥云工程”作为北京市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工程,将以云计算技术的兴起为新契机,抢占新的战略制高点,全面优化和提升北京信息技术产业,使北京成为中国乃至全球的云计算中心。